《當呼吸化為空氣》書摘心得|是醫師也是臨終病患的生命對話

《當呼吸化為空氣》書摘心得|身為醫師、病人與人的三重生命對話

書籍資訊

  • 書名:當呼吸化為空氣:一位天才神經外科醫師最後的生命洞察)
  • 作者:保羅・卡拉尼提 (Paul Kalanithi)
  • 譯者:唐勤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1 年

本書特別之處:當一位頂尖醫生,親身走進癌症的倒數隧道

本書為作者保羅在患病後寫下的傳記。
從文學轉身走向醫學的契機是一次校外參訪,看著神經損傷的病人虛無的發呆,他感覺到文學的侷限性,因此加入神經外科領域。

即將完成住院醫師資格時,生命有了轉彎,絕症逼他脫下醫師袍,生病後期當醫療不再有用時,文學溫暖了他最後的生命,也讓他重新思考醫療與生命的意義。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一位醫師在醫院走廊中查看手錶,手中拿著筆記本,象徵醫療現場的緊湊節奏與時間壓力

  • 沒死以前,我還是活著的。
  • 以生活品質為優先考慮,是在挑選工作,而非聽從使命的召喚。
  • 大腦手術常是最戲劇化的經歷,問題不只是「生」或「死」,而是「怎麼活才是真正的人生」。
  • 用不上手術刀的時候,言語是外科醫師唯一的工具。
  • 你的生命短暫跟我重疊,其餘的都屬於未來,我的生命,除非奇蹟出現,都將留在過去。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文學到醫學,家庭教育的影響

他們從來不告訴我應該成為誰,
只告訴我可以去成為誰。

一名穿著黃色外套的孩子獨自騎著腳踏車走在落葉鋪滿的林間小徑上,象徵生命的延續與未來的未知旅程

保羅的生命完全是跟著自己的疑惑走,一生都像在回答「生命為何物」。
從小,看著心臟科的父親工作繁忙,幾乎犧牲家人和生活品質,他認為把醫生作為職業,那犧牲太大,相對而言,母親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讓他從小生活在文學的薰陶裡。

當保羅一家因考量經濟因素搬到資源稀缺、升學率偏低的小鎮時,母親主動扛起教育的重任,為當地也是自己的孩子爭取資源,就是各式各樣的書籍,因此保羅從小就讀遍經典文學。

成長過程中,文學讓他開始思考生命為何物,而當他發現文學並不能回答生命的問題時,為了繼續追尋這個答案,他於是轉向醫學。

我要繼續追尋,
什麼事情能使人類的生命有意義,
即使面對著死亡和腐朽。

他最終選擇成為神經外科醫師,不是職業,更像是被召喚而來。

我認為文學能完美的描述心智生命,
而神經科學則為大腦奠定了最細緻的基本原則。

觀點二|醫師不是神,行醫的心理負重與倫理困境

保羅所選擇的神經外科,是醫療體系中責任極重的領域。

為病人大腦動刀前,醫師必須先理解他的心智,包括認同、價值與生命意義
唯有如此,才能判斷當腦部受損到某個程度時該放手,讓他離開。

整齊擺放在無菌布上的各式手術器械,象徵醫療專業的精準與進行手術前的重大抉擇

 

醫師所下的每一個決定,不僅會影響病人的生命徵象,也牽動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病人活下來,卻以他們極度不想要的方式維生,對保羅而言才是真正的失敗。

然而醫師不是神,有時候,需要把自己完全放到理性的思考框架裡。

醫師往往無法看清所有問題的全貌,家屬也是。

當病人剃光頭髮躺在病床上,家屬總會想起過去的模樣,回憶一幕幕浮現。
而身為醫師的保羅,他必須預想未來,思考最有可能出現的情境,這些畫面往往是殘酷的,也許真正熟悉的那個人,已經無法回來。

兩位外科醫師正在手術中進行縫合,專注處理病人的創口,象徵醫療現場面對生命的即時抉擇與高壓專注

你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但是你就像幾何學上的「漸進線」一樣,
會不斷貼著那條完美曲線努力靠近。

但死亡是永遠的贏家,因為醫師也是人,雙手會出錯、判斷會失誤,重複迎接每位病人,某個程度而言就像是薛西弗斯一樣推著石頭,一不留神,只剩下無盡的空虛與高壓。

觀點三|從醫師到病人:保羅臨終前的生命體悟

重病不只改變生命,更像粉碎人生。
不是某種天啟,不會有一道刺眼的光照亮生命的真理,
而是像有人丟下一顆燃燒彈,把眼前的路炸得粉碎。

病床上的患者與親人緊緊握住彼此的手,象徵臨終關懷、陪伴與愛的連結

讀這段時,我總感到一種宿命感。
保羅一生都想理解死亡對生命的意義,
從文學中尋找答案仍覺得不夠真實,
於是他選擇走上醫師之路。
最後,他從手術執刀者,變成癌末病患。

我的原有身分,艾瑪(我的主治醫師)並沒有還給我。但他保護我,使我擁有打造新身分的能力,而且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何不得不回到手術室。

保羅這一生,從文學的思辨、醫學的實踐到最後用生命去體驗,似乎在最後,他發現了醫療與活著的意義是實踐自己的天命。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剛看完《機智的醫生生活》,對書中的醫療現場與醫師內心掙扎,特別有感。

本書也讓我開始思考資療的意義,如果有一天我生病了,我會想要怎樣繼續活著?我願意為了多活一點時間,犧牲什麼?又有什麼,是我絕對想保留的?

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思考這些問題,因為我開始覺得,把這一切交給我的家人,對他們來說,可能太壞了!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本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