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
- 書名:《轉變之書》
- 作者:瑪莎・貝克(Martha Beck)
- 譯者:黃煜文
- 出版社:遠流出版
- 出版年份:2022 年
- 類型:自我成長/人生轉折/心理學
為什麼我會選擇這本書來讀
這本書是某天在 YouTube 上看到有人分享,當時我特別被一句話吸引:「給自己時間經歷轉變」,那位分享者說,這本書陪他走過職涯轉換的迷惘期,剛好當時也在面對相同的課題,所以,想說也來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提醒我,從結束到下一個開始之間,有我們需要經歷的「轉變期」。
我寫在筆記本裡的句子
- 身處轉變期的你會發現,自己會以舊的方式來做新的事情。
- 弄清楚自己結束的風格,就有機會弄清楚你如何面對轉變。
- 變化,總是將我們引領向一個目標;而轉變,卻僅是要求我們放手,捨棄那些不合宜我們生活狀況的東西。
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觀點一 I 讓轉變期自由生長,不要急著結束它
在轉變期的我們,會急著進入下一階段,甚至會覺得這樣的自己是不對的,沒有辦法好好發揮預期的功能,我想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焦慮來源,希望自己趕快回到自己熟悉的狀態。
但這本書提到,轉變其實是緩慢發生的,快不起來,它有自己的節奏,我們要給它一點時間。
書中提到,在早期的部落中,年輕人的長大必須獨自走向森林,學習獨處、經過混沌,等回到族裡時,為他們舉行一個儀式,象徵「開始–轉換–結束」三階段,新的東西會在一片荒蕪中漸漸浮現。
作者鼓勵我們為自己的生命留下 Gap Year,真的是什麼都不做,到處走走、起床發呆,不要急著縮短這個轉換時期。
觀點二 I 轉變是一個持續發生在生命各階段的事情
春天,22–33 歲
這個時期的我們是個學徒。在我腦海中的畫面是塔羅牌中的愚人,正生氣勃勃地往前方走去。
不過這個階段的我們其實擁有的內在資源不多,充滿好奇也非常脆弱。扮演新手的我們,既渴望獨立又想念過去,疲倦、矛盾、不安,是那個時期的日常。
夏天,進入 30 多歲
也是我現在的時期,來到了夏天,經歷了很多第一次,累積大量經驗和能力值,從完成學業、找到工作、有了穩定伴侶,我們形塑了自己的定位。
這時候,書中提到我們會不再因為持續增長的能力感到開心,最早是 33 歲,最晚大約是 45 歲。我們開始思考:「我們一路累積的能力,能帶來我想要的生活嗎?」「我擁有的這些,真的是我要的嗎?」
秋天,40–45 歲,中年轉折期
過去依靠的能力、熱情、角色,似乎不再有效。
書中提到:不要硬留最後一片葉子留在樹上。我們必須清楚地認知:過去的方法已不再管用,是時候出發去找新的自己了,這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觀點三 I 真正的轉變,是從內在長出新的自己
迎接新工作、開始新關係、搬到新城市,這些都只是「變化」,而轉變,是你能不能在這些新環境裡,放下原本的自己,長出一個新的你。
它發生在你獨處的時候,也發生在那些沒人看見的夜晚。
不是表現出「我改變了」,而是你內在真的有東西鬆動了。
有些改變能一眼看出來,但真正的轉變,是沉靜的、細緻的,但這些往往是影響往後幾十年人生的關鍵,所以,它值得一些時間。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這本書讓我知道,不是所有「變化」都能帶來「轉變」,因為真正的轉變,不是你換了什麼,而是你放下了什麼。
轉變之路就像一條長長的隧道,令人不安、懷疑,甚至有點想放棄,既想前行又放不下過去,走不快。
書中建議,如果你願意,不妨閉上眼,讓 90 歲的你告訴你: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又,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曾經我的心理醫生跟我分享:「世界上最快最快的植物,從種下種子到可以收成,也要七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