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的點心》書摘心得|從臨終照護思考關於想活著的3個理由
書籍資訊
- 書名:《獅子的點心》
- 原文書名:ライオンのおやつ
- 作者:小川糸
- 譯者:王蘊潔
- 出版社:悅知出版
- 出版年份:2021 年
- 類型:人生哲學/生命教育/臨終照護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因為之前接觸過作者的山茶花文具店,我對於作者溫暖的文字很有印象,剛好那陣子的生活很低潮,需要被療癒就選擇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文字一樣非常溫暖,即使是面對生死這麼沉重的議題,還是讓人覺得活著是一件幸福的小事。
推薦給忙過頭,而忘記好好生活的你。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 能夠理所當然的深信明天會到來,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而完全不了解這一點的人該有多麼幸運。
- 「好舒服。」一旦說出口,舒服的感覺會更進一步發酵。
- 站在叉路口時,並不是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只是方位稍微不同,可能沒有發現是另一條路,然而,一旦在那條路向前進,就變得再也無法後退。
- 有趣的是,當我坦誠地承認自己內心有想要活下去,還不想死的想法後,心情變輕鬆了,這是連我自己都沒有料到的變化。
- 人生就像一根蠟燭。蠟燭無法點亮自己,也無法自己將火熄滅。
一旦點燃就無法違抗自然的發展,只能等待燃燒殆盡,火焰才能熄滅。
人生在世,就是成為別人的光。
我們藉由消耗自己的生命成為照亮別人的光,用這種方式照亮彼此。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如果生命不可逆,我們需要怎樣的安寧照護?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終點,那「臨終照護」該是什麼模樣?
當死亡成為事實,她為自己挑好了入殮時要穿的衣服,沒有告訴任何人,
以「不想麻煩他人」的態度前往瀨戶內海的 獅子家園 (臨終療養院)。
獅子是百獸之王。
牠不必再擔心遭到敵人的攻擊,只要安心地吃吃睡睡就好,所以這裡叫獅子家園。
她不是病人,而是被妥善照顧的客人。「獅子家園」透過儀式,幫助客人找回對生命臨終的掌控感,閱讀時我覺得這些儀式除了轉換對死亡的不可控之外,也一點一點找回活的意義感,讓臨終這件事不只是被動的等待時間消逝。
當客人去世後,玄關的蠟燭就會點亮 24 小時,
客人的屍體會從正門移去火化。
如果在醫院去世,情況就不同了,屍體會悄悄從後門搬出去,避免被人看到。
觀點二|好想吃早餐的粥,所以希望我還活著。
書中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描寫這樣的狀態:
每天的食物,就像吊在馬前的胡蘿蔔,不是為了續命,而是為了「想吃」這件事本身,甘願再跑遠一點、多活一天。
在《獅子的點心》裡,食物不只是營養的來源,更是活著的證明以及與某個人事物的連結。
如果臨終前只能選一道點心,你會怎麼選?光是想吃到那道點心的期待,就會令人期待下個星期天。
點心當前,每個人都變回了孩子。
我在點心時間,應該也露出了像小孩子般的眼神。
因為點心不只是食物,也代表了某段溫暖回憶的線索,獅子家園的主人瑪丹娜,總會在點心時間說起食物背後的故事,也讓每個人再次明白:即使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在座的每個人也曾有過那麼多微小而真實的快樂時刻。
觀點三|承認想活下去的渴望,才算真正接受死亡
我好想繼續活下去,看看世界各種不同的風景。
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這句話,也不曾對自己說過。
如果治療真的太痛苦,又充滿不確定,那麼人類究竟是靠什麼產生活下去的意志力?
最近和家人一起走進加護病房,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我的人生只剩下『此時此刻』。
我走到今天,才終於發現這麼簡簡單單的事:只要現在幸福,就已經足夠了。
最近世界末日的議題很熱,仔細想想,好像都是跟人跟事的連結讓人想在貪活一天,例如之前有一本書是想吃辣炒年糕、想再見家人一面或想去某個海邊,好像真的都是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這本書像是一場溫柔的告別,既充滿幸福,也充滿無奈。
我在閱讀時哭了好多次,溫暖的粥、安靜的大海、可愛的小狗,這些看似平凡的事,在故事中都變得好重,我透過主角的心境轉化了解到自己平常有多忽略這些事。
好好生活,是這本書給我的溫柔提醒,如果可以,我也想去看看瀨戶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