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Amazon上班,需要紅酒與心理師》書摘心得|在光鮮亮麗的職涯背後,恐懼、焦慮還有自我壓榨

《我在Amazon上班,需要紅酒與心理師》書摘心得|在光鮮亮麗的職涯背後,是焦慮、恐懼與自我壓榨的日常

書籍資訊

  • 書名:我在 Amazon 上班,需要紅酒與心理師:贏了面子卻輸了靈魂的 12 年
  • 原文書名:Exit Interview: The Life and Death of My Ambitious Career
  • 原文作者:Kristi Coulter
  • 譯者:吳書榆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24 年
  • 書籍類型:傳記/職業婦女/美國

本書特別之處:大企業裡面的專業經理人血淋淋回憶錄

《我在 Amazon 上班,需要紅酒與心理師》這本書超真實,記錄了女性經理人在以男性為主的菁英主義體制中,力爭上游的鬼故事。

雖說我用鬼故事形容,但不論是不合理的工作量、組織說變就變的人事調度,以及在不正常的工作環境裡面,卻懷疑是自己不正常等,都超常在企業這個大組織裡面發生。

這本書讀完之後,你會開始思考自己為了事業、職涯,可以盲目追隨的程度,還有,那真的是,自己賭得起的人生嗎?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一位女性躺在床上喝紅酒,象徵高壓職場下的自我麻痺與情緒倖存

  • 我在之後亞馬遜的職涯一直在追求刺激,彷彿吸毒,即使他開始毀滅我。
  • 我們必須假裝外界的認可是小小的附加紅利,而我們真正的獎勵,是為亞馬遜的毛利率創造奇蹟。
  • 我知道,我註定要回去做那些「就算真的做到了,也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做到」的工作。
  • 我要讓這裡的每一個人、每一條狗都知道:我在工作上表現有多出色。
  • 亞馬遜設計的機制,正是利用我們這種「渴望被認可」的特質,從我們身上榨出最大報酬。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大企業面試焦慮:我也許不夠好可以被錄取,但我願意無極限地調整自己

亞馬遜是全球指標性的大企業,作者回憶他投遞履歷時,心情可以用「戰戰兢兢」來形容:

我拿到每一份工作的方式都是這樣:
我坐在對方面前,一個年紀足以當我父親的男人面前,然後把我們包裹進一個「認真能幹」的力場裡。

展現出我從小就是那種班上會認真舉手回答問題的小孩,
呈現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態度。

教室裡舉手的小朋友,象徵從小渴望被看見與肯定的心理根源

面試時,為了得到認可,有時會自然啟動了一場「人格剪裁秀」;把經歷、專長、甚至性格細節裁剪、拼貼,試圖做成一個完美答案端到面試官面前。

如果你願意的話,請告訴我
你會怎麼估算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

成為 HR 的我,深知這類問題並不合理,可當面試官神情篤定地拋出它時,我仍會在腦中飛快運算:「怎樣回才會像是個有邏輯推理能力的人,不會顯得太笨?」

面試常常像是一場極限壓力測驗跟失控的過度承諾,所以面試完後,錄不錄取都擔心,不錄取會覺得是自己不夠好,錄取了又擔心面試中的過度自信會不會被看穿。

有前輩說過,在職場上演久了就會變真的,那要演多久呢,我才會不內耗呢?

觀點二|能力主義是唯一的保命符

大企業裡的組織改組,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在亞馬遜裡面當然不例外。每次的職責轉換中,員工沒什麼選擇權,需要盡量「靠自己」接下所有任務

女性伏案工作與筆記,象徵專業背後的付出與備戰日常

而且,我接下莎莉的工作時,莎莉也接下了羅娜的工作,她忙到暈頭轉向,沒空幫我適應。

因為沒有明確的標準,所以,最安全的選擇,就是成為永遠「能夠 deliver」的人,用外在表現撫平內在的不安,但這也容易成為不斷「自我壓榨」的循環。

我也曾經相信:「只要夠有實力,所有的恐懼和懷疑都會退散。」

無論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對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領導職職感到懷疑,或者是工作職位偏向專案性質,最好的解法是「做到無可挑剔」來讓世界閉嘴。

我忙著掌握更多、更多、更多,根本沒時間多想。
我目前的事業策略就是用大量且多元的任務,讓上司驚訝,因此我變身備受讚賞的八爪章魚

能力主義的殘酷就是你感到被公司需要的同時,也被需要去承接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的任務,問題被解決後,又開始下一個循環。

如果安全感來自不斷證明自己有用,那就等於你永遠都在證明「自己不夠」。

觀點三|為了升遷,你能犧牲到什麼地步?

「I can do anything, not everything. 手寫字條象徵對自我要求的鬆綁」

有時候,我以「年度」來留下的時間,有時用「股票發放期」。
有時候,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算。

先前我在企業內負責主管培訓,許多管理顧問都會說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分配工作,相反的,你應該先「激起所有人對浩瀚海洋的一片渴望」-聖修伯里。

企業期待著員工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與答案,進行自我修正。因為終點是一個大願景,虔誠如我們會需要不斷不斷進步,才可能接近一點點。

希望被看見、渴望自己的工作能產生實質影響的人,總被「改變世界」所吸引,不過「真的有海嗎?」、「那公司有船嗎?」

他們把飼料放在看得到、吃不到的地方,像是給飢餓的老鼠觸媒裝置。

在企業的底層,很難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和哪一個成果有具體的關聯,所以升遷是最有保證的回答。

不過大部分時候,升遷就像上面所說,看起來做得到,但不知道要怎麼達到的感覺,決定權在別人手上。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跑在跑步機上,但前方有一個胡蘿蔔,讓你以為你搆的到,重點是還真的有人拿到,所以你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

但代價很少由這些實際拿到的成功人士分享,這可能是:

  • 完全為了工作而生活
  • 整份紅色的健康報告
  • 錯過與家人、小孩的相處時光
  • 壓抑、冷靜的情緒控管
  • 不知道離開這份工作後自己是誰

我曾經聽過一位高階主管說,升遷不只看能力,還要看這個人能為公司拼命到什麼程度,所謂的拼命是「公司要到世界各地拓展」、「用極少的資源開發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事業,所以要加班,要去跟客戶遊說」或者是「需要10幾年主管離開自己的專業,到處當救火隊」,總之那時,主管說要升遷的人,要有以大局為重的Sense。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如果問說用大公司的資源做大事,跟一群頂尖的夥伴合作,然後自己又是被認為更優秀的那個,吸不吸引人,我會說「超迷人的!」,但是,要進入這道窄門,真的是幾乎all in,而且,想all in的人很多,大概我會覺得每個人要想清楚的地方。

「辦公室裡文件飛舞,女性蹲在桌上冷靜看著前方,象徵職場崩潰與覺醒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本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