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書摘心得|阿滴經歷憂鬱症,想對低潮者與陪伴者說的話
書籍資訊
- 書名: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情
- 作者:阿滴(都省瑞)
- 繪者:小鬱亂入
-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年
這本書的特別之處:書寫憂鬱症真實心境,因為真實所以有重量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詳細記錄了阿滴生病前到康復的過程,寫下的是真實經驗,我認為本書真的可以給經歷憂鬱症患者或陪伴憂鬱症親友的人力量。
閱讀後,我們可以「更理解發生什麼事了」,推薦給你!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 「憂鬱」是一個會讓身體負重的東西,他是很有實體存在感的,像物理上有重量,你甚至無法抬起頭。
- 為了讓自己好起來,病人是可以不擇手段的。
- 自殺的人不是沒有勇氣,而是對他們來說,活下去更需要勇氣。一個人如果選擇這條路,意味著他正承受的比這個更大的痛苦。
- 痛苦是有意義的嗎?痛苦在過程中可能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持續再走,痛苦將會有意義。
- 當我接受憂鬱症這個身分,反而好像真的沒關係了。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總往最壞的地方想,憂鬱症的災難性思考
如果最壞的事情發生了怎麼辦?不,
是最壞的事情「已經」在發生。
我開始反覆想:
「是不是一輩子都會這樣?」
「是不是永遠都不會好?」
「為什麼是我?」
這些問題無限環繞,但最後都會導向同一個結局,最壞的一定會發生,連同成就、朋友,甚至是家人,一切都會消失。
我讀這段的時候,眼睛有畫面、身體也有感覺,就像在遠遠地看著一場大火燒起來。起初還很遠,慢慢逼近,越來越大、越來越具體,連身體都感覺到灼熱感。
火太大了!最後一定會吞噬一切。
現在回頭看,當時那些擔心的事,其實用理智想就知道不可能會發生。
但在那個狀態下,那些想像都很黑暗,很真實。
對身處疾病中的人彷彿和世界有一道隔離線,本人覺得撐下去很難,一切正在消失,在這個狀況下,聽到家人、朋友說會沒事的,感受更多的可能是,你可能不知道這一切有多麼、多麼糟糕。
觀點二|不是想死,只是想結束痛苦
這句話,是所有問題的結論。
如果可以結束當時那個狀態,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好,只要能停下來。
阿滴當時同時患有躁症與鬱症。
躁期的他,信心暴棚,好像無所不能;但到了鬱期,情緒一路下墜,連說一句話都很困難。
反覆的情緒擺盪再加上當時看不到任何復原的可能,太痛苦之下,放棄生命不失為一個選項。
有一次,我坐在客廳,一邊聽著家人對我說「你很棒」,
一邊在 Google 搜尋結束生命。
那就像一邊喝著雞湯,一邊同時灌下毒藥,不管哪一種,只要痛苦能結束就好。
最後,滴妹帶他去見諮商師,他終於能誠實地說出自己的心情,包括那個想結束生命的念頭。
因為自己經歷過憂鬱期,生病時,真的只會往最壞的方向想。
我會形容那像是站在一片空地的中間,看似有很多、很多選擇,但是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會再回到原點。
這些情緒就像火一樣蔓延,諮商師就是一個安全的傾訴對象,協助他去釐清,真正想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停止痛苦。
觀點三|憂鬱症是真的有機會好起來的
這句話,是我寫下整篇文章的結論,也是我希望可以送給我自己的。
生病後重新經營一份生活,
就像是重新學習走路。
回頭整理了這幾年來自己用藥的過程。
雖然沒有被正式診斷為憂鬱症,但我也長期有情緒的困擾。
我記得有一次,我問醫師:「我真的會好起來嗎?」,他說他會盡力,但也需要我的配合,還有一次,我問心理師同樣的問題,他回答「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真的會好起來的。」
這就像在走一段看起來只會越來越差的路,但有人跟你說,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糟!
我還記得,有一次去參加黃玠的演唱會,
他說自己「突然間好起來了!」那個東西不見了,他能夠與憂鬱共處了。
那一刻我如釋重負,覺得有一天,一定有天,我也能感覺到他說的那種輕鬆。
如果我的經歷能夠帶給別人幫助,
那我的痛苦就不再只是痛苦,而是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
謝謝這些願意把經驗分享出來的人,就像黃玠的歌詞一樣,在一片黑暗之中,讓我陪著你慢慢走。
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嘆氣,因為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我覺得自己真的好辛苦!
同時,我又不斷跟諮商師說,這點小事沒什麼,不斷自我否定。
在這段路上,無論「諮商」和「吃藥」對我來說都很重要,我的諮商師不厭其煩地跟我說我很努力、要肯定自己的辛苦;心理醫生則是很常會問我說,如果最好的狀況發生了呢?老實講,我想都不敢想,不過每次他這麼問,我也會期待最好的發生。
而這本書和他們都說,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還有好好配合醫生用藥,「快或慢都沒關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