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所以你成功》閱讀心得|你選擇關注什麼,你就將成為什麼

《不必假裝一切都好》書摘心得|當你撐不下去時,關於平靜與幸福的3個提醒

書籍資訊

  • 書名:你相信,所以你成功:全球頂尖的成功學大師教你克服懷疑,重塑人生,釋放潛能
  • 原文書名:Believe It to Achieve It: Overcome Your Doubts, Let Go of the Past, and Unlock your Full Potential
  • 作者:博恩‧崔西, 克莉絲蒂娜・史坦(Brian Tracy, Christina Stein)
  • 譯者:汪春沂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9 年

本書特別之處:你的腳會往你的心之所向去

《你相信,所以你成功》的核心在於揭露一件事「你的思想,正在默默決定你的人生方向。」而你專注的,最後都會變成你的生活。

如果缺乏覺察,恐懼、懷疑、負面情緒更容易掌握我們的大腦,所以本書作者希提醒我們要去注意自己的關注點。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一位女性跑者在公路藍線上奔跑,陽光下的影子清晰映照。

  • 所有宗教、哲學、玄學、心理學、成功學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原則,那就是: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變成那樣的人。
  • 許多負面的情緒產生,是源自於過去對事情有錯誤的期待。
  • 父母之所以毫不自覺地把罪惡感灌輸給小孩,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這麼對待他們。
  • 你的信念和你眼裡所看到的世界,會形成一片偏見的牆,所以你看這個世界不是它原來的樣子,而是你認為的樣子。
  • 我始終相信,不管降臨在我身上是好運還是厄運,我永遠都可以透過自我詮釋讓它們變得有價值。──德國詩人、小說家 赫曼.赫塞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信念比努力更早決定你的人生方向

事實上,你的世界是由你的想法,以及因此而做出的行為所建構出來的,只是你有沒有察覺而已。

如果要為這本書找一句能完整概括的話,那大概會是甘地的名言:
「信仰決定思想,思想決定措辭,措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命運。」

一張半張臉被光照亮、另一半隱沒在陰影中的特寫畫面。

信念就像一個巨大而透明的放大鏡,悄悄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當你放大的是「成功」與「可行性」,你會不自覺地去尋找支持自己的證據,於是世界變得友善、機會變得可被捕捉。
當你放大的是「失敗」與「威脅」,你的大腦則會隨時處於警戒狀態,只看得見危險與風雨,彷彿所有事物都在針對你。

相機透過鏡子反射被拍攝的瞬間,呈現拍攝者手持相機的特寫畫面。

生活中多數阻礙我們取得更大成功、幸福、成就和喜悅的負面情緒,都是源自那些你認為自己知道、但不一定是事實的東西,唯有改變自我設限的種種想法,我們的人生才會開始有所突破。

桌面上展開多張塔羅牌,一隻手正放在牌陣中央,周圍擺放水晶與乾燥花。

我曾在叔本華的書裡看到一句話:「沒有百分之百的壞事。」,我認同也不認同,確實,人生裡沒有完全的壞事,但會有我不喜歡的遭遇,最後我消化後認為,事情發生是事實,但它會在我生命裡留下什麼痕跡、帶來什麼作用,我保有解釋空間。

觀點二|斷開童年的負面信念限制

許多限制性信念不是長大後才形成的,而是在我們最脆弱、最需要依附他人的年紀,被刻進心裡的。

一位小女孩在碎石路上行走,手中拖著一隻大型絨毛玩具獅子。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教導他們要對某些事情保持警覺或遠離危險於是,童年慢慢形塑出兩種典型的負面模式:

  • 害怕失敗的壓抑模式:
    只要做不好就會被否定,所以索性不做。
  • 害怕被拒絕的強迫模式:
    必須做到完美,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因為帶著空虛與匱乏長大的人,很容易習慣性地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快、不夠努力,讓人始終處在追趕、補償、證明自己的循環裡。

木桌上的咖啡與筆記本,一隻手正拿著熱拿鐵,旁邊放著黑色原子筆,營造出閱讀與書寫的氛圍。

然後,一旦我們選擇重新理解當時的狀況,把過去發生的事從負面事實變成正面觀感,則可以讓自己從舊有限制中解脫,慢慢形塑出自我肯定感,首先第一步是去撰寫「災情報告」,然後採取行動。

  • 仔細想想究竟是什麼事讓你擔心?
  • 分析你所擔憂的事最壞的情況會到什麼程度。
  • 下定決心接受最壞的結果。
  • 馬上行動改善最糟的狀況。

給自己一個快樂的童年記憶,永遠不會太遲,即使你已經長大成人。

觀點三|我喜歡我自己、我做得到、我是負責任的

我們如何跟自己對話的內心旁白,決定了我們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的定位。

日本文化裡的「言靈」,指的是語言本身帶有能量,你說出口的話,會成為現實的方向,你常在心中反覆的語言,會成為人生的咒語,幸與不幸取決於我們和自己對話的方式。

穿著灰色圓領t恤和黑色的褲子,坐在藍色瑜伽墊上的男人正在進行冥想與正念

我們的頭腦一次只能容許一個念頭出現,所以當我們以正面的念頭取代負面的想法,專注於好的念頭,不理會干擾你的雜念,那些壞的念頭一旦失去被關注的力量,就會消失不見。

你關注什麼,什麼就會變成你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對自己不斷複誦這句話:「我喜歡我自己。」,十遍、二十遍,甚至三十遍都不嫌多。

筆記本上以手寫方式寫下多句正向肯定語,如:我足夠、我能成長。

回到本書強調的「自我覺察」,我們的心不是空無一物,他已經累積了許多想法,所以更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去關注、打掃,挑選租客。

一隻手舉著透明水晶球,球中倒映著森林與天空。當我們選擇跟自己這麼說,「我喜歡我自己」、「我做得到」及「我會負責任」,最後,我們將能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預設模式。

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ChatGPT 說: 這張圖的氛圍非常適合《禮物經濟》文章裡「陽光是大地的禮物」或「感恩自然」的意象。

我會說這本書在強調自我覺察的重要性,由我們主動去選擇要住進我們心中的念頭,整體而言,本書提供的實作方法並不多,更多的是強調心態面的練習,回歸書名,你相信自己,所以你會成功,對於一個不相信自己的人,這本書的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提醒。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本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