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書摘心得|職涯探索與選擇,帶你打破志業迷思

《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書摘心得|職涯探索、工作選擇與打破志業迷思的操作手冊

書籍資訊

  • 書名: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人生學校」的職涯新提案
  • 原文書名:A Job to Love: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fulfilling work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yourself
  • 原文作者:The School of Life
  • 譯者:謝慈
  • 出版社:方舟文化
  • 出版日期:2025 年 4 月 16 日
  • 書籍類型:職涯發展/自我實現

本書特別之處:世界上一定存在適合你的工作

世界上真的有適合我的工作嗎?

隨著我們對工作的期待不斷改變,這個問題牽扯的因素也越來越複雜。
也因此,「職涯諮詢師」這個新興職業悄然興起,幫助人們探索內在渴望與職涯選擇之間的關聯。

這本書告訴我們,理想工作往往藏在那些能喚起你滿足感的元素之中,只是他可能沒有標準答案。

LinkedIn 螢幕畫面顯示 Connect to Opportunity,象徵職涯探索與工作連結機會

抄在筆記本裡的金句

  • 我們會因為自己對於職涯的困惑感到難以啟齒,認為這樣的痛苦反應是個人的失敗。
  • 任何工作都可能帶來樂趣,因為其中或許存在特定的時刻,呼應了我們人格特質的核心。
  • 特性過度明顯的工作會吸引太多關注,導致求職者過多,能提供的薪資也就相當有限。
  • 成功會突顯我們的價值,卻也可能在無意間貶意我們周遭者的地位。
  • 我們無法原諒自己在草創初期的差勁表現,僅因我們沒有機會看見那些自己崇拜的大師,他們的初稿同樣不堪入目。

書中我想記住的3個觀點

觀點一|適合你的工作可能還不存在

隨著我們這一代對工作的期待越來越多,除了能賺錢,我們還渴望成就感、歸屬感、自我實現。
我們要在未經思考就順利走到這個地方,機率可能跟「中樂透」一樣。

這個社會打造理想職業的烏托邦,卻又未能教導我們如何發現自己的才能與興趣,以及如何走到那裡。

Oops! 404 – Page Not Found,呈現網頁搜尋失敗的視覺氛圍

我在第一次轉職的時候,也曾被問過一個問題:「你想要的那種工作環境,真的存在嗎?」
當時我列出了許多我覺得可以更好的地方,也說了自己的理想畫面。
但當主管問:「那樣的地方是不是真的存在?」,老實說,我也沒有答案。

職涯性向測驗的主要問題是嚴格局限在『已經存在』的職業選項。」

也許適合我們的工作,完全不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或者有很多種可能,而我們之所以執著某項職業,只是它看起來是這些元素的集大成。

我聽過一句話,印象很深:「如果你真的這麼討厭一份工作,卻還是做了很久,那它一定提供了某些你很需要的東西。」

一位穿著襯衫與風衣的女性正在書寫測驗表單,象徵進行職涯性向測驗或自我探索


我們需要正確地去分析這些快樂的真正來源,才能準確地了解真正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範圍。

「問自己:在這個經驗裡面,究竟是哪個元素讓你快樂?」

觀點二|打破志業神話(vocation myth)的迷思

你人生會有那一刻忽然明白自己是為了什麼而來,好像被什麼召喚了一樣。

我們都聽過那樣的故事:
有人在某場演講後找到志業;有人旅行回來就決定離職創業;還有人一投入某份工作,就再也不想離開。

一名男子閉上眼睛沉靜地面對雪景,象徵放下喧囂、聆聽內在召喚與職涯反思的片刻

這就是這本書說的志業神話(vocation myth)。
它讓我們誤以為,世界上一定存在一個命定的工作,只等你去發現。
因為是神話,所以這其實不太現實。

「我們其實知道很多事情,卻不知道自己知道,因為我們沒有受過足夠的訓練來收集並詮釋自身的經驗。」

我們經歷過的事物都在我們腦海中,只是它們沒辦法被放在履歷上,
那些看起來沒辦法變成職業的東西,就被我們默默刪掉了。

但也許,真正的方向,就藏在你不以為意的那些地方。

書中建議從三個方向開始抽絲剝繭:

第一個方向,是童年。

在小時候最自然、最快樂的狀態是什麼?純粹因為「我就是想做」的事有哪些。

第二個方向,是嫉妒。

很多人不喜歡承認自己會嫉妒,
但心理學上,嫉妒是非常誠實的訊號。

嫉妒是種行動的召喚,傳達著我們尚未被完全理解、卻極為重要的願望。

第三個方向,是興趣。

「當你說你喜歡某件事,那份喜歡裡的『哪個部分』讓你快樂?」
把興趣拆開來看,你會發現:你要的不是某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狀態。

這不是放棄夢想,而是解放,讓我們看見自己想要的,也在想像之外的地方。

觀點三|職涯選擇中,父母與朋友可能讓你想放棄

一位身穿綠色外套的女性獨自坐在湖邊木板上,凝視湖面沉思,象徵職涯探索中的孤獨與思考

在選擇職涯中,我們最在乎,也最常反對我們的,往往是最親近家人和朋友,而比起祝福,我們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們的擔心與不安。

除了期盼我們能夠選擇一條相對安全的道路外,另一方面,我們的選擇也可能引發他們的不安全感,甚至讓他們感覺自己被否定。

子女的成功往往會突顯出父母說不出口的遺憾與妥協。

這本書提到,當我們覺得自己活得「超越父母」,容易引發心中的罪惡感,
這股情緒很可能會讓我們放棄原本想要走的路,
但事實上,當我們活得比上一代更幸福,那不是背叛,而是一種正向的訊號。
那反映出我們選擇了自己認為對的職業方向,並從中獲得動力。

我們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種衝動,希望能跨越上一代的某些限制。

除了父母之外,這樣的情緒也常常出現在朋友之間。
當你決定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無論是離職、轉職或選擇一條全新的道路,
很可能會動搖朋友們對自己選擇的信心。

你的選擇正在悄悄否定一種「我們原本都認同的生活方式」。
於是你開始感受到不被理解、互動不如以往,或甚至關係的變化。

我們每一次的職涯選擇,都可能引發與親近的人之間的衝突。

正因為正確,讓他人感到不安,我們走上真正渴望的道路時,為了彼此好,先排除來自外界的聲音是一種聰明的方式。

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與思考

一位女子站在車前舉著地圖,象徵在人生道路上尋找方向與職涯選擇的迷惘時刻

我很開心在轉職階段讀到這本書,因為他正是我需要的。

雖然我生氣一直換工作的自己,不過我也漸漸發現問題的本身可能需要我靜下心來思考,我要的那些快樂到底是什麼,這本書每個章節後面都有附上實際的操作手冊,與其拿著一張別人的地圖,我想按照這本書,找自己的答案。

訂閱
通知關於
guest

0 留言
回饋意見
查看所有留言
本文目錄